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

低頻數據為何忽悠人?

好了
大家都常看見音箱標榜一些數字
好多入門的玩家都以此為準則
例:

1) 40hz - 20khz
2) (-3db) 50hz - 22khz
3) (-6db) 30hz - 20khz

那麼, 那一個較好?
首先, 第一個是沒有意義的
因為單元是不會在40hz就真係咩聲都無, 無標明40hz既靈敏度, 是沒有意義的, 那麼2) 同3)呢?

在此我不答呢個問題
讓我們先看看我用過的單元

h1141.jpg

Seas L15RLY 5.5" aluminium cone

830869.jpg

Peerless 83869 8"

Seas的在反射孔設計下, f(-3db) 可去到45hz左右
而Peerless是在密封設計的, f(-3db) 只有65-68hz左右

那麼是否有一次細單元ko了大單元呢?

我們看看把數據錄進winisd plot出來的bass response

seas_peerless.JPG

因為peerless 是8寸 (黃線), 靈敏度較高
而seas (白線), 可以看到單元的反應seas 因為係反射孔, 以-12db/octave去roll off
而peerless是以-6db/octave roll off

那聽感呢?
有到我家試過2隻唔同音箱的朋友都應該會同意
peerless會較線性, 反應更快, 下潛度好像更深, 而音場更大, 更鬆容
而seas的 力感好足 (這裡沒有plot反射孔既output, 但考慮埋反射孔既output, 低頻在40-70hz更飽滿)
但就有一段在低頻下好似斷開

所以2) 同3) 如果是不同設計的音箱, 是沒什麼可比性, 希望各位ching 真的想買音箱, 就親身試一下好一點

值得一提下
密封箱在大一點的箱子 下潛力同量感會大好多
如把peerless的密封箱做大20L
得出來的綠色線
seas_peerless2.JPG


在低頻的量感有幅提升
而f(-3db)只係少了5hz左右

所以數據其實去看也沒意義
加上CAS本身玩來就是細空間
潛到20hz, 半邊波長都8m 不夠深度只會低頻混濁而已

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Duelund 做線既建議

玩左duelund 大大話話都過百呎線
當中做過PC, IC, 喇叭線, 甚至機內線

有以下的見解

Duelund 的中頻是非常強橫, 尤以左至右的空間定位能力為甚
但低頻是比較欺文

故, 做PC 放在前級/後級都不太合適 (除非本身系統好BOOM)
擺SOURCE又可以的

放IC 無咩味道, 只有開揚, SMOOTH的感覺

放喇叭線, 還是較合適配上其他銀線, 2.0 比1.0 double run好上不止3成
2.0也較合適單芯, 那一份靈靜, 自然感, 鬆容度是double run比不上的


純種duelund 不太HIFI味
感覺配上銀線去加適當的味精較好

唯獨DUELUND不能繞線
繞線是多了幾分混俗感
Bass 量更感覺再細了

疊線去增加量感也未嘗不何
但近日做了條0.5 (18 awg)  x 4 做PC
但口型化大,  Bass 量比起14awg 既銅線始終更少
也不化算

現在構思做一條DUELUND行LIVE, 銅線行NEUTRAL的前級電源線
希望有好表現了